海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
与学科教师素质提高
翁舟梁
(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第四小学,浙江省
316100)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如何指导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内涵,如何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如何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已成为目前各学科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身处海岛小学的教师如何与这门新课程接轨?应要有新的教育理念,现代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新时期的社会责任感,及广博的知识。
关键词:海岛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
学科教师
素质
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内涵,如何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如何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已成为目前各学科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提高我们海岛教师的综合素质,转换教师的角色,即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就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亲自体验来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确定研究小课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其目的是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和实施相关活动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创造空间,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并不包揽学生的工作。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个性发展是有差别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活动过程和结果都具有开放性,课程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一般是由学生在学期初的时候分小组讨论提出,因此,学生在选题时大多会偏重于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人文性、社会性和自然性这些研究题材,如《夜排挡的经营状况及未来展望》、《沈家门中洲河的污染情况调查》、《舟山生产渔具的演变》等。这些研究内容大多超出学科教师的所教范围,然而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去指导、辅助学生的课题研究,从这层面上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立足的是学生发展,但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范围,其实也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我们教师与学生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辅导者、合作者,不再是居高临下对待学生而是“平等中的首席”。因为,我们教师与学生一样对这一学科存在着相同的情况:第一次接触,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供参考,都需要教师与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一起设计、思考、探究等。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自己的指导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时遇到的困难和需要。在学生研究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与鼓励,提高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还应给学生提供信息和线索,启发思路,介绍方法,补充知识,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为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条件。
可见,此课程的开设对我们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那么,海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对学科教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一、现代教育理念方面应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师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综合实践活动课做为一种开放的实践性课程,本身需要每一位教师结合学生的经验和社区背景,创造性地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此,它要求教师有高度的自觉性、责任感和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尤其要求教师具有明晰和正确的教育理念。现代教学观认为,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尊重学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将人生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另外,在新一轮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的今天,做为教师应有吐古纳新的思想,不断吸取新知识、新方法、新思路、新理念,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需要,从而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束缚学生的思想。
二、在教育观念方面应具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
教育观念是教育实践的先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有正确的基础教育的教育观。这种教育观认为:满足学生今后的发展需要是基础教育的宗旨。要有正确的基础教育学生观,即要尊重并承认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要发展、能发展是每个学生的天性,尊重并承认学生的差异存在是天然的,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有独到见解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需要。
新的教学观应是引起注意和唤起学习者的学习的需要。学科教师应更新旧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综合实践课为学生开辟了一条与他生活世界交互作用和持续发展的渠道,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追求学生自我、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此,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努力实现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的和谐统一的教育教学观。
三、在新的能力方面应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
当前各种观念的冲撞,社会利益的调整及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等,都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教师的价值取向也受到冲击。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既给教师提升自我提供了有利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名教育者,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技能,具有相应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和教学艺术素养,不断提高组织教学内容与教育活动的能力,提高文字表述能力,时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命运,以自我的社会责任感塑造学生的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健康向上的情感。比如不但让学生参加社区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学校或社区环境冶理的公益性活动或生产劳动,还初步设计某一地区冶理河水环境污染的调查和整改方案等,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在知识结构方面应具有多层复合结构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它学科课程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方式不是以掌握系统化的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在学科课程中,练习、操作、甚至实践,都难以真正超越特定的学科固有的知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程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学习是为了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发展学生本身的综合实践能力。所以,教师不能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21世纪的教师应具备1~2门学科的专门性知识与技能,这是人类社会中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所必需的,也是要与充满好奇心、随时会提出各种问题的学生共处,并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胜任教育者角色的教师所必需的,同时还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教师所必需的。这也为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发展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所必需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离不学科教师的积极参与,“只有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的人,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欢乐”。海岛教师应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自觉学习新思想、掌握新知识,认识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素质教育的实践者。
主要参考文献:
[1]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
郭元祥主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康敏:《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师素质提高》,载《教育发展研究》,2002(4)。
[4]
蒋少雄等:《到社区中寻找教育资源》,载《教育发展研究》,2002(7-8)。
[5]
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 舟山市教育委员会编:《舟山市中小学教师“六观”教育读本》,2000。
[7]
殷学东:《浅谈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载wjedu.net。
[8]
李连宁、傅国亮主编:《更新教育观念报告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