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能 行
实践活动中学生成长的个案——芮旦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是培养学生做21世纪社会人,促进学生在课程的积极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课程资源,以活动作为主要载体,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促使学生“活”起来,在做中学,在动中学,在玩中学,在“做”“考究”,“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和感觉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施思是我班的“小绵羊”,她考试虽不错,但胆子极小,活动能力差,上课从不举手发言,数学老师常开玩笑地说:“施思好像不想把知识透露给别人。”整天坐在座位上,很少离开。实践活动激发了她内在的动力,走出了不愿和人说话的禁区,使她“活泼”起来了。以下是她写的日记: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去调查《东港隧道空气污染问题》,途中得知要采访过路行人,我生性胆小,怎么敢去采访呢?可组长偏偏给了我采访的任务,一路上,我忐忑不安。边走边想:‘我怎么去采访呢?如果问小孩他们又不懂,问老人他们听不懂我的普通话,问年轻人他们也许会拒绝我,也许会赶我走,也许……’一连串的问题在我脑中打架。终于到了目的地,活动开始了,我拿着笔和笔记本左右徘徊,不敢接近目标,在同学们再三鼓励和催促下,我终于壮起了胆子,走到一个年轻妇女的面前,这时我感到脸上火辣辣,红着脸刚想问,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那个年轻妇女亲切地问:“小朋友,你找我有什么事?”我终于亮起嗓门开口说:‘阿姨,你走过这条隧道有什么感觉,你觉得这边空气和别处有什么不一样……’阿姨想了一想,一一回答了我的问题。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的采访成功了!原来和陌生人说话也没有什么可怕。别的同学能做的事情,我也能行。”
实践活动增长了她的自信心。从此以后,他变了一个样,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带头采访,上课也能举手发言。班里的文体活动能积极参加,这学期还被评为“文体积极分子”。
虞梦,家庭富裕,爸妈宠爱,在家里是个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她虽然是我班的干部,但缺乏工作能力,班里的事情都要在老师催促下完成,有时还拖拖拉拉,懒得做。上学期中,她被同学们推选为《蒲湾社区居民住房现状调查》课题组组长,一开始,她对课题研究没有信心,在前几次采访过程中,缺乏计划性,顾了这头忘了那头,采访日记寥寥几笔,她气馁了认为这研究不能成功,后来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了失败的原因,第三次采访终于获得了成功,她重新振作起来,通过亲身体验,深入了解群众,采访、拍照,得到了第一手资料,写成了一篇内容丰富,感情真挚的好文章,得到指导老师的好评。从此以后,她积极带领组员调查研究,撰写日记。课题研究得到了圆满的成功,还被评为课题研究“二等奖”,她的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
实践活动调动了她内在的潜力,增强了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她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等。现在,她不懒惰了,能积极做好班级工作,有计划地带领同学上班队课,排练文艺节目,她胆子也越来越大,无论做什么事,都想去尝试一下,在寒假中,大胆实践,积极参加“WQ银行”活动,被评为道德银行积极分子。她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都大有进步,懂得了怎样去观察大自然,捕捉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写出了一篇有一篇的好文章,还加入了《舟山晚报》小记者的行列。
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创新的精神、实践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扬起生活的风帆,充满自信地走向美好的明天。
|